多地現“網約護士”是“曇花一現”還是必然趨勢?
護士就能上門服務嗎。近期,“網約護士”在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福州、西安、濟南等多個城市出現,引發社會多方關注:服務收費幾何?是否安全?會不會搶奪公共醫療資源?這種服務將像很多“共享應用”一樣曇花一現,還是會成為醫療資源整合的必然趨勢?日前,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,目前“網約護士”的服務價格由市場決定,護士主要是利用業余時間提供服務。有關部門正在抓緊研究制定政策,完善相關監管措施,推動保障“網約護士”和患者雙方權益與安全,規范行業發展。
手機下單護士直接上門
從去年底開始,10余個提供“網約護士”服務的手機APP陸續上線。患者在手機上進行注冊和身份認證后,選擇所需服務,上傳醫療機構開具的處方、藥品及病例證明,即可等待護士接單。訂單通過審核后,護士就可與患者預約時間,開展上門服務。記者登錄“醫護到家”APP看到,包括輸液、打針、靜脈采血等服務,已經有1萬次以上的購買記錄。類似的互聯網醫療正成為手機應用開發的熱點。“健護寶”是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搞的創新項目。依托學校教學資源,“健護寶”于今年4月上線,目前平臺擁有上千名注冊用戶。在“健護寶”注冊的護士,很多來自在衛生學校取得了相應資質的學生,他們有時在老師的在線指導下開展服務。不少業內人士認為,“網約護士”滿足了群眾對多樣化醫療的需求,實現了社會上零散化護理需求和護士資源的“精準對接”,是“互聯網+醫療”的積極探索。
價格如何制定?安全誰來保障?
“網約護士”的服務價格怎么定?記者了解到,目前各大平臺尚無相對統一的定價標準。一般收費標準包含護理服務費、交通費兩項。以“醫護到家”為例,上門打針、拆線等服務費為139元一次,護士陪診服務費為198元到208元一次不等。“健護寶”的服務費中,護士的交通費為100元左右,護理費根據服務類型,從幾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。盡管網上有人認為“網約護士”護理費用高昂,但接受采訪的一些患者表示,護士上門省去了自己去醫院的時間和交通費,總體是合算的。越來越多的護士也愿意加入這個平臺。在濟南,已有約300名護士在“醫護到家”注冊;在福州,“健護寶”平臺已有注冊護士500多名。“網約護士”在所屬醫院以外提供服務,患者的醫療安全誰來保障?按照衛生主管部門此前發布的相關護士執業規定,護士要在醫院注冊,并在指定的醫院服務。據悉,目前,護士多點執業僅在北京、廣州等少數幾個地方有了突破,進行了放開試點,“網約護士”還處于監管空白區。
目前更多承擔的是居家簡單護理服務,主要包括無創、醫療風險極低的項目,在確保醫療安全的情況下才會上門服務。碰到一些風險較大的護理項目時,則會建議患者到醫療機構就診。“醫院科室完整,且有嚴格的驗藥、配制程序及搶救設備,這還是‘網約護士’目前不具備的。”李其鏗說。
目前“網約護士”平臺尚無統一的服務規范標準,為規避醫療糾紛的風險,有些護士上門服務時會用錄音機或者手機全程錄音、錄像。“這是對患者和護士雙方權益的保障。”趙飛說。
護士多為年輕女性,上門服務如何保障人身安全?李其鏗介紹,在“健護寶”平臺,患者注冊平臺用戶時,必須手持身份證進行驗證,人、證一致才可以通過。此外,患者提交的訂單也必須有正規醫療機構開具的處方,平臺也會對每一個訂單進行審核,若不符合要求,平臺會自動取消訂單,并致電用戶告知原因。但有消費者反映,有些平臺對于上傳材料的核實并不細致,存在管理漏洞。
網約護士”能走多遠?
不少平臺投資者和醫療界人士認為,“網約護士”滿足了百姓多樣化、多層次的健康需求,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。但發展過程中相關政策的配套和行為規范,將決定產業的未來走向。
有專家認為,應逐步、謹慎放開護士多點執業,將“網約護士”納入衛生行政部門監管。“三分治病七分護理”這句話說明了護理的重要性,目前醫師多點執業政策放開的步子較大,但護士多點執業的突破還很有限。作為一個新生事物,專家認為,“網約護士”的運作規律不同于傳統的醫療,有關部門應盡快介入,規范相關行為,避免一哄而上、管理滯后。另外,“網約護士”管理也需分層級、分類別。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護理部主任林興鳳認為,目前醫院的護士是分類的,如有的是臨床護士,有的是門診護士。同時也是分層級管理的,如有的是助理級別,有的是副高級別。未來,隨著“網約護士”的發展,提供的服務事項日益增多,分類、分級別管理將十分必要。
聲明:以上信息均來源于互聯網,學來幫衛校網整理發布僅供參考,以上學校相關內容均不代表學來幫衛校網意見,學校招生信息請考生以省教育考試院或學校官方最新公布為準。